中新網(wǎng)秦皇島4月18日電 (肖光明 李洋)一口述說千古事,雙手舞動百萬兵。幕布背后,每一場皮影戲演出結束,張向東雖累卻十分滿足,因為皮影戲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。
75歲的張向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皮影戲(昌黎皮影戲)代表性傳承人,與皮影相伴走過了62年。如今,張向東雖已年過七旬,但仍精神矍鑠,操練起影人兒來,嗓音圓潤高亢,吐字清晰,一招一式派頭十足。
皮影戲,也叫“皮影”“燈影戲”“土影戲”。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。劇目、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,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,并配以音樂。中國皮影是世界上最早利用“光影”原理創(chuàng)造的一種融合繪畫、雕刻、文學、戲劇、表演于一體的古老民間藝術。2011年,中國皮影戲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作名錄。
據(jù)張向東講述,他父親曾是唐山市皮影劇團有名的皮影藝人,活靈活現(xiàn)的皮影人、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(jié),耳濡目染之下,他對皮影戲產(chǎn)生了濃厚感情。1960年,13歲的他如愿考入唐山市皮影劇團,開始正式學藝。學藝雖苦,但他勁頭十足,一方幕布,幾張皮影,鑼鼓敲響,唱腔嘹亮,一出好戲登臺上演,臺下一陣喝彩。為了讓影人兒更加靈動傳神,張向東嘗試自己雕刻皮影人,每一處細節(jié)都精雕細琢,使之能更好地運用在舞臺上。
對于皮影,張向東十分癡迷。多年來他珍藏的皮影作品達到6000余件,亭臺樓閣、花鳥魚蟲、車船馬轎等一應俱全。為了存放這些“寶貝”,還專門置辦了皮影戲箱。他整理了1000余本皮影影卷,時常會翻看這些影卷,嘗試將更多影卷變成活靈活現(xiàn)的皮影故事。
提及皮影,張向東的老伴齊建敏說,“這么多年他大部分工資都用來購置皮影裝備。一有時間,不是伏在案頭雕刻皮影,就是拿著影人反復琢磨動作、拿捏唱腔,愛皮影都著了魔一樣!
張向東在2001年成立了昌黎縣向東皮影劇團。他在保持皮影戲傳統(tǒng)風貌的基礎上,對部分皮影影卷進行創(chuàng)新和改編,增添了很多新鮮元素,使之不僅“原汁原味”,還緊跟時代。有時為了一句唱腔,一個動作,他會反復斟酌上百遍。他常說,雖然很多觀眾是外行,但藝術絕不能湊合,每一場戲都要認真對待,“即使臺下只剩下一個人,也要一板一眼把皮影戲演完,一定要讓大家聽到最地道的皮影戲!
將皮影戲帶上更大舞臺是張向東的夢想,如今他的夢想已化為現(xiàn)實。他多次帶領團隊到全國各地演出,受邀參加了2005中國唐山國際皮影藝術展演、首屆中國南充國際木偶藝術周等多次演出,并斬獲多項大獎。張向東還曾受邀到瑞士蘇黎世演出,并根據(jù)當?shù)貧v史和神話傳說“量身定做”皮影戲《小熊與銀針》,深受當?shù)赜^眾歡迎。
張向東常說,皮影是一門“土藝術”,能將皮影演出國門,登上國際舞臺,自己感到無比自豪,更感受到肩上責任重大。2019年,張向東精心編寫了《皮影中國》,將皮影藝術以另一種形式得以流傳。近年來,他參與組織“皮影藝術進校園”活動,成為秦皇島地區(qū)10余所學校的“編外教師”,為學生們免費上皮影課,講解皮影戲知識,教授影人操作和唱腔等。
“皮影戲想學好不易,想學精更難。”張向東說,后繼人才的培養(yǎng)任務十分艱巨,將盡己所能將這門古老的傳統(tǒng)藝術發(fā)揚光大,真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,讓更多人在流轉的光影里讀到皮影的文化記憶。(完)
本地新聞: |
河北新聞網(wǎng)
河北網(wǎng)絡廣播電視臺
長城網(wǎng)
河北共產(chǎn)黨員網(wǎng)
河青新聞網(wǎng)
石家莊新聞網(wǎng)
|
國內(nèi)網(wǎng)站: | 中新網(wǎng) | 人民網(wǎng) | 新華網(wǎng) | 中國網(wǎng) | 光明網(wǎng) | 中國日報 | 國際在線 | 中經(jīng)網(wǎng) | 中青網(wǎng) | 央廣網(wǎng) |
中新社分社: | 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(nèi)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香港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 |
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。
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(wǎng)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(wǎng)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