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正定廣惠寺始建于唐貞元年間(785年至805年),距今1200余年。寺內原有天王殿、前殿、華塔、地藏殿等,隨歲月變遷,現存主要建筑為華塔。
廣惠寺華塔高33.35米,遠遠望去,像一朵巨型花束。其塔身共分四層,為八角磚雕砌仿木構樓閣式。主塔立于八角形臺基上,四正面辟拱門可出入,四角為扁六邊形的單層套室小塔,將主塔一至二層環(huán)抱。二層正面置門,余面均設佛龕。三層塔身縮小,坐落于寬大的平座之上,四正面留門,四側面為斜方格假窗。四層為塔之精華,塔身呈圓錐體,周身彩色磚塑,通體沿八角八面的布局交叉塑有力士、海獸、獅、象、佛、菩薩等,如小型雕塑藝術之宮。最上部為塔剎,高聳的八脊青瓦塔頂之上,冠以仰蓮和寶珠。
據了解,塔起源于古印度,梵文稱作“stupa”,作為佛教建筑,用于收藏供奉佛骨、佛像、佛經、僧人遺體等,古代中國將其音譯為窣堵波、塔婆、浮圖等。印度古塔在造型上形似一只倒扣的碗,因此被建筑學家稱為“覆缽式塔”。近日,河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梁勇接受中新社“東西問”專訪時表示,佛教傳入中國后,佛塔隨之出現,并與中國建筑形式和文化傳統(tǒng)結合,中國的華塔有古印度的印度教風格,也傳承了古印度佛教的犍陀羅形式。
諶詩雨 牛琳 艾廣德